醫(yī)院院報
院報第157期——第二版
在牛舌上訓練縫合技術
在醫(yī)院領導和護理部的大力支持下,9月22日晚,全體助產士在產房開展“會陰傷口”縫合培訓活動。大家在牛舌上進行實戰(zhàn)訓練,產房年輕助產士朱現(xiàn)英感嘆說:“雖然是放棄婚假時間參加這樣的培訓,但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相比,婚假就顯得微不足道了,非常感謝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
由于牛舌的結構層次在生理上與人體會陰組織結構相似,非常適合進行會陰切開縫合技術的訓練。此次培訓,先是通過多媒體課件詳細講解多種會陰縫合線的特點,多種會陰縫合的方法:連續(xù)縫合、連續(xù)鎖邊縫合、間斷縫合、內外八字縫合及皮內縫合等,并觀看了縫合的相關視頻。理論課后,在場助產士便分組進行練習,縫合針、持針器、血管鉗、腸線等一應俱全,二十多位新老助產士組合,在高年資助產士的指導下,年輕的助產士們大膽動手嘗試。
培訓持續(xù)2個小時,大家熱情高漲,相互討論,交流切磋??紤]到個別助產士對操作還很生疏,老師們就結合案例,做出各種類型的撕裂傷口以及會陰血腫,分析講解后再手把手地指導。還有些老同志把基礎的縫合練習作了深化,在牛舌上分離出肌肉條當作會陰括約肌,進行會陰嚴重撕裂傷的縫合訓練。
近年來,產房新進年輕助產士較多,而助產工作較為特殊,關系到母嬰兩人的安全。為更好的按照醫(yī)院標準化建設的要求,持續(xù)做好母嬰優(yōu)質護理服務,練就過硬的助產技能,產房助產士一直對各種搶救操作培訓緊抓不懈,而“會陰傷口”縫合培訓活動尚屬于首次,大家都非常珍惜這樣的培訓交流機會。
希望以后每年都會組織開展1-2次的助產技能知識培訓和實地演練,更快、更好地提高助產技能,為母嬰安全保駕護航。 產房 秦連芝
我院舉辦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會
9月30日,華康樓四樓第一會議室舉行了2014年護理品管圈成果匯報會。會議由護理部主任馬君秀主持,工會主席趙明宏親臨現(xiàn)場指導,各臨床科室護士長及護理骨干200余人參加了此次匯報會。
會上,急診科以“提高患者靜脈輸液健康教育知曉率”作為活動主題,通過改善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患者靜脈用藥安全,以減少醫(yī)療糾紛,提升護理質量,向大家展示了“點滴圈”;乳腺科以“降低PICC皮膚過敏率”作為活動主題,旨在通過采用無張力貼膜及加強宣教等方式來降低患者的皮膚過敏率,向大家展示了“粉紅佳人圈”;手術部以“ 降低病理標本管理缺陷的發(fā)生率”為活動主題,旨在通過對病理間物品定位管理的持續(xù)改進,使標本的管理規(guī)范化、合理化,同時提高護理人員對物品定位的知曉率,提高工作效率,向大家展示了“柳葉刀圈”;ICU以“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率”作為活動的主題,以提高危重患者管道安全率,降低氣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發(fā)生率,向大家展示了“暢優(yōu)圈”。4個科室以生動翔實的資料、富有激情的介紹、豐富多彩的PPT演示,將“品管圈”活動進行了精彩的展示,讓在場觀眾既體會了質量持續(xù)改進的過程,又分享了成果的喜悅,感受到了品管圈帶來的無窮魅力。
趙主席對本次的活動進行了點評,評價此次品管圈活動成果匯報會開得非常成功,充分肯定了品管圈開展過程中展示的亮點及取得的成果,指出此次階段匯報,是對前期品管圈活動開展情況的驗收,并進一步明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希望以后將會有更多更好的成果得到分享、推廣及運用,使大家可以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馬主任希望借此品管圈成果匯報會為契機,進一步推廣護理質量管理工具的應用,提高護理管理質量,使我院護理管理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護理部
我院小兒外科成功診治
罕見長段腸重復畸形一例
近日,我院小兒外科成功診治一名先天性回腸重復畸形患兒。
患兒為7歲男孩,因腹痛來院行腹部彩超及CT檢查考慮腹部囊腫,完善術前準備,行腹腔鏡探查發(fā)現(xiàn)為臨床罕見的回腸重復畸形病變,重復腸段約60cm,與一巨大囊腫相連,在腹腔鏡輔助下小切口開腹行囊腫連同重復腸管切除、腸吻合術,手術順利,術后患兒康復順利,病情痊愈出院。
先天性腸重復畸形臨床少見,尤其重復腸段達到60cm的病例更是罕見,本病臨床癥狀不明顯,常因血便、腹痛不適而就診,臨床診斷多為術中發(fā)現(xiàn),術前有經驗的超聲科醫(yī)生或同位素核素掃描有時可發(fā)現(xiàn)本病變。治療方法為手術剝除重復的腸管或切除重復腸管并行腸吻合術。本例術前檢查均未考慮腸重復畸形,術中我們先行腹腔鏡探查發(fā)現(xiàn)本病。
近年來我院小兒外科發(fā)展突飛猛進,能夠診治的病種范圍目前已擴展到小兒普外、新生兒外、泌尿、骨科等,尤其是腹腔鏡技術在省內處于領先水平。下一步我們做好常見病診治的同時開闊思維,加強學習,與相關科室密切配合,降低少見病及罕見病的漏診率,提高疾病的診治水平。
小兒外科 劉成良 徐 蒙 莊會文
普外一科成功開展腹腔鏡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
腹股溝疝的治療原則是手術修補。疝修補術可以分為3大類:一、傳統(tǒng)疝修補術,通過將缺損周圍組織縫合修補疝環(huán)口;二、疝補片無張力修補術,用一種補片材料覆蓋缺損修補疝環(huán)口;三、疝腹腔鏡修補術,通過腹腔鏡完成疝補片修補。
1982年Ger實施了世界上第1例腹腔鏡疝修補術,但直到1990年以后才得到推廣,腹腔鏡下疝修補術目前在三級醫(yī)院正在逐步普及,具有特殊的優(yōu)勢:1、徹底修補:腹腔鏡下能夠全面探查病情,能夠發(fā)現(xiàn)平時沒有發(fā)作而被遺漏的對側隱匿疝,一次手術就能同時解決雙側疝,避免了傳統(tǒng)手術方法第一次術后1-2年對側疝再次開刀的痛苦。2、先進的疝修補技術優(yōu)勢:腹腔鏡疝修補術能夠同時進行雙側疝修補,補片同時覆蓋股管、腹股溝管內環(huán)口、直疝三角,一次手術在治療已發(fā)疝的同時預防另外2種疝的發(fā)生,術后恢復快,沒有局部手術瘢痕等優(yōu)勢。3、美觀,最大限度維持正常解剖:安全美觀,不破壞正常腹股溝管解剖及不留切口瘢痕。4、微創(chuàng)手術過程、安全、恢復迅速:術后次日即可恢復正?;顒?,24-72小時病人即可出院。
腹腔鏡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作為普外一科的新技術新項目,在院領導高度重視、大力協(xié)調、相關科室的支持下此項技術順利開展,2014年9月30日,首次開展及連臺完成3臺次,并于國慶假期后陸續(xù)開展3例,人員、技術、設備均能夠支持此項目的順利開展。此項技術的開展填補了我院腹腔鏡疝修補的手術空白,使我院成為臨沂地區(qū)第二家掌握此項技術的三甲醫(yī)院,并搶先占領了臨沂北部地區(qū)在此領域的技術制高點,對于提高醫(yī)院高科技技術水平、擴大醫(yī)院在微創(chuàng)手術方面的影響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普外一科 劉乃青
賁門失遲緩癥患者的福音—我院成功開展POEM技術
患者于某、田某、趙某、王某,年齡33-53歲。因“間歇性吞咽困難數(shù)年”入院。伴進食后惡心、嘔吐,嚴重時無法進食流質,體重明顯減輕。鋇餐提示食管下端呈鳥嘴樣改變。胸部CT示食管擴張,食管下端及賁門壁增厚。胃鏡檢查示食管腔內大量潴留液,食管下段見多個收縮環(huán),賁門緊閉,內鏡通過阻力大,賁門緊裹鏡身,內鏡通過有阻力。診斷為賁門失弛緩癥。在仔細研究了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學資料后,消化內科決定采用目前最先進的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手術對患者進行微創(chuàng)治療。作為一項高難度的新技術,醫(yī)療質量和安全是重中之重,以科主任陳興田為首的治療團隊積極聯(lián)系醫(yī)務科組織普外科、胸外科、麻醉科、疼痛科行多學科病例討論,認真查閱文獻,精心設計內鏡手術方案。一致決定請復旦大學附屬上海中山醫(yī)院內鏡科徐美東教授指導下聯(lián)合麻醉科對4名患者實施POEM手術。
8月24日在麻醉科為患者實施全身插管麻醉的密切配合下,徐美東教授與陳興田主任先后為4名患者行POEM治療。經歷黏膜層切開、建立黏膜下隧道、環(huán)形肌切開、電凝止血、金屬夾縫合切口等5項關鍵操作,共用時7小時成功為4名患者實施POEM手術,每位患者平均用時1-2小時。術后患者出現(xiàn)短暫發(fā)熱、胸痛及少量胸腔積液,給予抑酸、控制感染、補充營養(yǎng)等治療,癥狀好轉,復查胸部CT示胸腔積液吸收。術后第3天進食流質,吞咽困難和進食后嘔吐等癥狀完全消失,術后第8天康復出院。隨訪4名患者均可正常飲食,無吞咽困難及明顯反流癥狀,體重較前增長了10余斤。1月后復查胃鏡提示賁門口松弛,內鏡通過無阻力,隧道切口愈合良好。
賁門失弛緩癥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于食管賁門部的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患者通常需要忍受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以及因食物反流誤吸入氣管所致的咳嗽、肺部感染等痛苦。由于長期不能進食,患者生活質量往往較差。其發(fā)病原因仍不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其發(fā)病與食管肌層內Auerbach神經節(jié)細胞變性、減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經分布缺陷及感染、免疫等因素有關。以往口服藥物、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探條擴張等治療方法療效不肯定且容易復發(fā)。內鏡下球囊擴張和支架擴張治療賁門失弛緩需反復擴張,患者承受的痛苦大,且易發(fā)生穿孔、出血等并發(fā)癥。傳統(tǒng)外科手術療效確切但手術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住院時間長,手術費用也較高,且術后多存有嚴重胃食管反流癥狀,影響生活質量。
POEM手術是2008年由日本昭和大學橫濱北部醫(yī)院的井上晴洋教授發(fā)明并應用于臨床,2010年引入我國,目前已經成為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首選術式。由于POEM術是在內鏡直視下徹底切斷食管下端環(huán)形肌層,屬高難度和高風險操作,到目前為止,國內僅有上海中山醫(yī)院、北京軍區(qū)總院等極少數(shù)大型三甲醫(yī)院開展該手術。其手術原理是:經由人體自然腔道,通過內鏡相關微創(chuàng)器械先在患者食管黏膜“開窗”后,再沿食管黏膜下層開辟一條黏膜下“隧道”,并在內鏡直視下切開食管周圍的環(huán)行肌肉,從而松解痙攣的環(huán)行肌,最后再用金屬鈦夾封閉食管開口,從而達到根治賁門失弛緩癥的目的。該技術由于徹底切斷食管下端環(huán)形括約肌,因此癥狀緩解明顯,不易復發(fā),近期以及遠期療效均較好。同時由于保留了粘膜層,即使在切除過程中出現(xiàn)食管穿孔,亦可輕松封閉隧道口,達到閉合穿孔的目的。因此,相比傳統(tǒng)治療賁門失遲緩癥的方法,POEM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近遠期療效好,微創(chuàng)、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同時由于不損傷食管裂口以及食管與胃底間的銳角(His角),保留了胃食管連接部的正常解剖結構,術后胃食管返流發(fā)生率低。POEM手術無需開胸卻可以達到與外科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不僅大大克服了傳統(tǒng)內鏡治療的療效不確定性,而且手術費用比傳統(tǒng)治療費用更低,充分體現(xiàn)了微創(chuàng)治療的優(yōu)越性,讓患者免受了“開膛破肚”之苦。以上4例賁門失弛緩癥患者的成功治療標志著我院消化內鏡診療技術又取得了新的進展,在內鏡下治療領域進入了國內外先進行列,必將造福于臨沂及周邊地區(qū)的賁門失弛緩癥患者。 消化內科 陳興田 林 海
上一篇: 院報第157期——第一版
下一篇: 院報第157期——第三版